陈禄如领衔、参与的重大工程(节选)
2018-11-02 13:32:07

 历史的缩影里裹挟着岁月的痕迹,留不住也追不回,可有些东西却能跳脱出时间的枷锁,跟着时代的脉搏继续跳动,那是不朽的精神,是稳固的力量。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孕含着艺术魂魄。在陈禄如任中国京冶建设工程承包公司总经理那段日子,他和他的团队承接了100多个钢结构工程项目,各类气势恢宏、巧夺天工的钢结构工程,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钢结构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陈禄如领衔、参与的重大工程里,印下了陈禄如等我国钢结构行业的骨干力量们走过的足迹,他们承建的一大批钢结构建筑走向大江南北,走出国门遍及五洲。

1. 70年代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于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78年12月各主体厂工程载负荷试车成功,1981年12月经国家验收正式交付生产,总投资40.52亿元,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武钢热轧带钢厂、冷轧薄板厂、冷轧硅钢片厂和第二炼钢厂连铸车间。工程完成了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柱肩梁、二合一檩条等项目,系统地进行了钢结构的不同钢种、不同构件形式、连接形式和各种组合断面的焊接梁系统疲劳性能研究,确定了疲劳设计应力取值,并于1974年纳入了钢结构设计规范。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推广和使用了钢结构的新技术,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2. 宝钢一、二期工程建设

80年代,陈禄如、贺贤娟、侯兆欣等专家对从日本引进的新技术和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新,完成了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全部研制工作,并制订了有关技术标准,同时将研发出的产品和新技术运用于宝钢工程。他们制定了螺栓材料性能、疲劳性能、耐热性能标准;确定摩擦面处理及摩擦系数取值;研发YJ-24型电动板手;制定产品标准、修订规程等。同时,他们还在宝钢工程和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压型金属板系列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包括国产压型钢板板型及性能研究;压型铝板性能研究及应用;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研发及使用;金属压型板成型机的研究;保温压型钢板建筑设计;开发非保温压型钢板建筑;编订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图集。

3. 汉口轧钢厂大型冷弯机组车间

汉口轧钢厂大型冷弯机组车间位于武钢汉口轧钢厂内,厂房长216m,剖面为双30m跨、单脊双坡屋面,厂房面积13680㎡,柱基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焊接H型钢柱,焊接工型钢吊车梁,30m跨全冷弯型钢屋架。该机组厂房采用轻钢结构,设计中综合运用了我国近年来轻钢结构方面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项目设计结合了现场特点,选用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厂家节约了建设资金,提前了工期。汉口轧钢厂车间的设计综合选择了多项新技术:大跨度冷弯型钢屋架的设计应用,叠接节点、空间计算、W-600新版型的首次应用,设计屋面和墙面板是按蒙皮板的连接来考虑等,扩大了冷弯薄壁钢的使用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 新加坡码头仓库(PSA)

新加坡港务局开普区码头集装箱站仓库占地560 x 230m,工程包括A、B两种类型共6座网架。网架A平面尺寸为120m x 96m,共4座;网架B平面尺寸为96m x 70m,共2座,分上下2层,第1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第2层为钢结构周边柱,中间塔柱、斜拉不锈钢索与钢网架构成大跨度“杂交”。PSA工程经世界性招标,由陈禄如和陈云波、贺贤娟带领的团队与MCC合作中标。1993年,6座网架全部顺利建成,最大跨度98m,总建筑面积达6万㎡,用钢量2400吨。我国对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获得了PSA和新加坡有关审查部门的好评,为我国空间结构的设计施工走向世界探索了一条集各家所长的新道路。

5. 新加坡国际会展中心(MEGA)工程

新加坡MEGA会展中心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展厅中心,其室内面积60000㎡,其他附属建筑和室外展览面积15000㎡,主要由6个大型展览厅、会议中心、通廊和室外展厅等组成。新加坡国际会展中心属于大跨度钢结构体系,其在加工制作工艺、现场拼装及吊装过程中,通过详图设计、空间节点组装胎膜、工厂预拼装、拼装模架机油压千斤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该工程是中国京冶公司和冶建院当时在国外承包最大的工程,也是新加坡最大工程,合同额达到近三亿人民币,公司和院派出以陈禄如为首的项目领导班子,贺贤娟、侯兆新、陈云波几员大将分工合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6. 长春五环体育馆

于1998年建成的长春五环体育馆,是当时国内建造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多功能超大跨世纪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建筑。贝壳状的外形设计先进、结构新颖,全部采用日本进口方钢管做为主要受力构件,是亚洲最大跨度的方钢管轻钢结构屋面,建造难度至高,制作难度之大在亚洲堪称首例。主场馆屋面为空间桁架结构组成的网壳,由于结构的节点受力情况复杂,缺少成熟的实践资料,陈禄如率领的团队通过对几种代表性的节点类型进行加荷实验(包括十字节点、连接副和桁架试验),为体育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最终建成跨度192m x 146m、面积21000㎡、用钢量1700吨的大跨度方钢管拱壳建筑,这是目前亚洲同类型结构中的最大者。

7. 毛里求斯国际机场

毛里求斯国际机场主航站楼为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地上3层、底下1层。地下室为混凝土结构,楼面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屋面为钢结构,每层建筑面积约为25000㎡。该项目设计、制造、安装、检测采用的是英国规范和欧洲标准,并使用中国钢材和截面替换初步设计的英国钢材和截面。目前我国国内已建和正建的大部分机场都是下部采用混凝土结构、上部屋面采用钢结构的混合结构,极少采用完全钢结构或完全组合结构的,毛里求斯国际机场的项目对国内机场的建设有着较高的示范性。

8. 大连海上体育休闲广场

大连海上体育休闲广场是一座集海上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国京冶公司以BT模式承包了包括填海工程在内的所有工程项目。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陈禄如身负重任,组织和参与了奥运会场馆的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与服务,承担了“2008奥运工程钢结构创新技术集成”的研究课题,为政府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焊工培训等,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有效地配合了奥运场馆的建设。

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是2008年奥运会三大比赛场馆,其建筑方案、结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均完全由国内单位独立完成。体育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筑面积80476㎡。体育馆在建筑空间上划分为两个馆——比赛馆和热身馆。比赛馆区域屋顶跨度为114m x 114m,采用了双向张县空间网格结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向张弦结构。

10.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主山、主湖土石方工程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主山、主湖土石方工程工程占地面积135万㎡;主山占地 43.4公顷;主湖26公顷;主山峰高48 m,主湖深4.0 m;土方挖填量分别为400万m³和560万m³。该工程在北京市“08办”和北京市建委组织的“北京市2008奥运工程安全、质量、绿色施工管理竞赛”中受到表彰。

以上不过只是陈禄如和他的团队领衔、参与的钢结构工程建设中的一部分。这些年,陈禄如兢兢业业、刻苦专研,不断创新突破,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批钢结构领域工程管理人才,建造了一栋栋屹立不倒的钢结构建筑,为我国钢结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同他所造的建筑一般,陈禄如拥有如钢的力量,不朽且稳固。他的业绩,也将被载入史册,青史永流传。

陈淑贞(《钢构之窗》特约采编)
TAGS标签201811   陈禄如教授
人物专访

沈雯俊总经理

浙江赛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中国沥青瓦行业的领头羊

陈禄如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陈禄如

心系钢构 学者风范

董志辉

河北阳地钢装配式房屋有限公司

中国装配式建筑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高峰论坛

刘进

中国一冶钢构公司

“幸福企业”是奋斗出来的

头条信息
  • 铁矿石的爱恨情仇
  • 首只柜台广东省地方债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
评论排行